Page 452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452
冬 季
大寒之称.二是古人界定寒冷程度时,并不是依据温度的数值,而是依据人
的主观感受.在小寒时节,气温虽然最低,但人们的忍耐力尚可,所以并未
觉得冷到极点.但到了大寒时节,人已经又在小寒的低温中冻了半个月,力
倦神疲,反而会觉得大寒冷得更难受.三是可能为了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
所以将冬季的这个节气命名为小寒.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暖得早
从字面含义理解,谚语的意思是小寒、大寒时节,天气如果冷透了,那
么来年春天就会暖和得早一些.这句谚语和 “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
开裂”“ 三九、四九不下雪,五九、六九旱还接” “ 小寒暖,春多寒” “ 小寒
寒,惊蛰暖” “ 小寒暖,清明冻秧”等都属于天气预测类农谚,即采用小寒
时节的天气情况,来预测这之后的天气情况.或以雨雪预测干旱,或以冷暖
预测温度.这些农谚都是人们在长期的观察和体会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并且
通过这些对未来的预测,来指导当下的农事活动.
举例来说,相较于冬日和初春的大雪严寒,农民更害怕的其实是倒春
寒.前者虽然寒冷,但冷得正是时候.一方面,冬天的冷,符合作物生长
发育规律,另一方面,寒冷的天气还能消灭地里的害虫,对庄稼来说也是
好事.后者则是指初春气 温 回 升 较 快,但 春 季 后 期 气 温 较 正 常 年 份 偏 低,
并且伴随着冰雪的天气现象.这样的天气冷得非常不是时候,违反了农事
活动的时节规律.气象学上的春季从立春开始,一般是在阳历 2 月初,而
现实中的春季要到阳历 3 月初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春三月.这个时候
应该是气温回升的时候,但是如果碰到连续的阴雨天气以及北方南下的冷
空气,就成为了我们常说的 倒 春 寒.一 般 发 生 在 阳 历 的 3 、 4 月 份,有 时
甚至出现冰雪极端低温天气.倒春寒发生时,会使得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
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
等喜温农作物烂种死苗,已经出土的幼苗被大量冻死,开花授粉期的果树
大面积烂秧、开花坐果率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给农民带来经
济损失.
所以这句农谚,一方面是农民对以往天气情况的总结和预测,另一方面
是对来年生产生活的提醒———如果小寒这天不够寒冷,就要提前采取适当措
施,预防倒春寒的发生,并尽可能减少不利影响.
4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