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3 -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P. 293

二十四节气经典谚语释义

                  大.晚熟农作物的节间稍长,植株较高,大部分的株高在 70 厘米左右;现

                  蕾和开花的时间较晚,花期较长;分枝大多靠近茎的下部.
                      那么,农谚中常说的早中晚稻又是怎么划分呢? 主要根据播种期和收获
                  期而划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一般于 3 月底 4 月初播种, 7 月中下旬
                  收获;中稻一般 4 月初至 5 月底播种, 9 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 6 月中
                  下旬播种, 10 月上中旬收获.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
                  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准确把握水稻

                  的播种和收割时间,同时在影响水稻产量的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和灌浆结实
                  期科学合理地管理水稻,是水稻稳产高产的保障.



















                              处暑过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人们在收割早稻 ( 吴练勋   摄)



                      处暑打雷,荞麦一去不回
                      处暑正是播种秋荞的时节,因而 有 “ 处 暑 点 荞”之 谚.荞 麦,也 作 乌
                  麦、花荞,一年生草本作物.处暑下种,农历九月收割,此时遭遇阴雨天气

                  的话,荞麦就会颗粒无收.
                      荞麦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一、二世纪已开始栽培,有荞麦和鞑靼荞
                  麦两种,前者称甜荞,后者称苦荞.荞麦在日本的出现时间较为久远.早在
                  绳文时代的遗迹中就已经发现荞麦的种子,早期的王宫贵族阶层不认同荞麦
                  为食物,还只是被当做农民充饥的粗谷杂粮.到了奈良时代,当时的元正天
                  皇为防止闹饥荒,鼓励种植小麦、荞麦等谷物.荞麦与小麦相比,大量加工

                  制粉的难度相对较大,仍旧没能成为食物的主流.直至镰仓时代中国传来了
                  石臼等研磨器具才得以改观.
                      2 6 8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