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华民族自古注重膳食全面,营养均衡,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搭配原则。为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我们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精心挑选适合不同节气食用的食材,推荐节气特色美食,倡导顺时而食、多元饮食、营养均衡,努力推动大食物观深入人心。
顺时而食·白露
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9月7日至9日,太阳运行到黄经165°进入白露节气。白露分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鸿雁即大雁,玄鸟即小燕,都是中国境内常见的候鸟。
“黄豆白露往家收”,北方地区的大豆、高粱等作物都渐渐成熟,需要适时采收。“白露白茫茫,谷子满天黄”,西南地区的稻子、谷子果实饱满,只待开镰收获。“白露收棉,手脚不闲”,大江南北的棉花陆续进入棉铃绽放期,可分批采摘。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平原,寒露种河滩”讲的是冬小麦种植,其中不仅体现出顺天应时的思想,还蕴含着因地制宜的智慧,提醒人们在山壃薄地要早下种子。
白露是寒暑转换的关键阶段,正所谓“白露收残暑”,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明显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易于遇冷凝为露珠。早晚要适时添衣,饮食也要有规律,宜减苦增辛,吃易消化食物,少吃凉的、不消化的食物。白露流传着“食白”的习俗,南方还要喝米酒、米酒入菜。有俗话说“白露时节吃五白,大病小病都不来”。“五白”指百合、银耳、白萝卜、豆腐、番鸭五种白色食材。在浙江温州、苍南、平阳等地,民间有“采十白”、吃“十样白”的习俗。“十白”指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十种白色食材和药材。在湖南、江浙沪一带,人们将新收的高粱和糯稻等五谷酿成米酒,称为“白露米酒”。在江南有些地方,人们还会采摘桂花入米酒。
时至白露,秋意渐浓,徐徐北风一扫暑日的倦怠,激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灼灼玉露聚集着天地的精气,浸润出别样的草木芳华。
一、农田里的食物
(一)红薯
红薯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明人苏琰所撰《朱蓣疏》记载,在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红薯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C、钾等成分,同时具备低脂肪、低热量和中等升糖指数的特点,适合作为健康饮食的选择。中医理论认为,红薯性平、味甘,具有补中和血、滋补肾阴、健脾益胃、宽肠通便的功效。我国红薯的地标产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的东兴红姑娘红薯、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崇礼红薯、河南省郑州市的花园口红薯。
(二)燕麦
燕麦为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广志(晋)记载:“凉州地生菥草,皆如中国燕麦。”《新修本草》记载:“(燕麦)味甘,平,无毒。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B族、矿物质(如镁、铁、锌)以及抗氧化成分,具有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改善肠道健康等多种健康益处。中医理论认为,燕麦性平,味甘,具用益肝和胃之功效,用于肝胃不和所致食少、大便不畅等。我国的燕麦地标产品有青海省西宁市的湟中燕麦、山西省朔州市的右玉燕麦米。
二、森林里的食物
(一)金桔
金桔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金桔,以远难致,都人初不识,明道景祷初,始与竹子全优至京师,金桔香清味美,轩之樽俎间,光彩灼烁,如金弹丸诚真果也。”金桔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类黄酮等成分,具有抗氧化、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健康益处。中医理论认为,金桔具有理气、解郁、化痰、止渴、解醒等功效。我国金桔的地标产品有湖南省长沙市的浏阳金桔、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融安金桔。
(二)核桃
核桃,属桃科植物,古称“胡桃”(《千金·食治》),别名羌桃(《名物志》)、万岁子(《花镜》),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世界四大干果”。《齐民要术》载其种植法。中医认为核桃性温味甘,归肾、肺、大肠经,有补肾益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之效。《本草纲目》称其“补气养血,润燥化痰”,常用于腰膝酸软、虚寒喘嗽及便秘调理。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蛋白质、维生素E及矿物质镁、钾,被誉为“植物脑黄金”,每日适量食用有益健康。
三、江河湖海里的食物
(一)鳗鱼
鳗鱼属于鳗鲡目鱼类,是一种肉食鱼类。食鳗文化横跨山海,在日本,每年七八月之间有热闹的“鳗鱼节”;而中国南方亦有“白露鳗鲡霜降蟹”的谚语,道出白露时节的鳗鱼最为肥美。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载其“杀诸虫毒”,宋代《太平圣惠方》以鳗鱼治“肠风下虫”,明代《本草纲目》称其“补虚养血,祛湿抗痨”。鳗鱼高蛋白、富含Omega-3(DHA、EPA)及维生素A/D等,被誉为“水中人参”。
(二)皮皮虾
皮皮虾又称虾蛄,是沿海地区备受欢迎的海产。明代林日瑞的《渔书》已有皮皮虾的记载:“海中又有虾姑、虾侯之类”。中医认为皮皮虾性寒,味甘咸,归肾、脾经,有补肾壮阳、通乳抗毒、养血固精之效。皮皮虾富含优质蛋白质、镁、维生素B族、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及虾青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
四、新型食品
(一)火麻仁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种子。中医理论认为,火麻仁性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火麻仁中含有的火麻籽蛋白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其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比例均衡,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义的儿童(2-5岁)蛋白质营养需求。火麻仁作为植物蛋白来源,在食品和保健品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高蛋白含量和均衡氨基酸比例使其成为天然营养补充剂。
(二)蛹虫草
蛹虫草,俗称北冬虫夏草,是寄生于昆虫蛹体的真菌。其橙黄色子实体可食用,含虫草素、氨基酸等成分,营养与药用价值较高,接近冬虫夏草,且人工培育技术成熟,成本更低。蛹虫草富含虫草素、多糖、腺苷等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抗疲劳的功效。同时,它还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营养价值丰富。蛹虫草可用于煲汤、煮粥,适合白露时节作为药膳食材。
五、节气习俗
(一)祭禹王
白露时节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最大,历时一周。在祭禹王的同时,还祭土地神、花神、蚕花姑娘、门神、宅神、姜太公等。祭祀活动期间,《打渔杀家》是必演的戏曲,根据陈忱《水浒后传》改编,又名《庆顶珠》《讨鱼税》,在舞台上久演不衰,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二)喝清茶
“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白露时节茶树历经夏季高温的洗礼,进入一年中生长的黄金期。此时采摘的茶叶,常经轻度发酵工艺制作。得天独厚的昼夜温差,孕育出白露茶温和甘醇的底蕴——它褪去了春茶的娇嫩青涩,也消解了夏茶的浓烈苦涩,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醇和香气。这份经过岁月与酷暑雕琢的韵味,使其在广西昭平、江苏南京等地备受推崇,尤其深得懂茶、爱茶的老茶客之心,成为品茗者珍视的秋日风物。
(三)白露节
浙江部分地区有过“白露节”的习俗。浙南山区的“文成白露习俗”至迟形成于宋元之际,已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白露前后,当地会举办尝新节,包括祭祀天地、孝敬长辈、酬报耕牛、慰劳家主、留饭祈丰等仪式,盼望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鱼虾满仓。浙江温州平阳、苍南也有过白露节习俗,在白露期间酿米酒、挖番薯、吃芋头、采集“十样白”草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