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中华民族自古注重膳食全面,营养均衡,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搭配原则。为践行大食物观理念,我们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中精心挑选适合不同节气食用的食材,推荐节气特色美食,倡导顺时而食、多元饮食、营养均衡,努力推动大食物观深入人心。
顺时而食之立夏篇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一般在公历的5月5至7日,分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气温大幅度升高,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18℃至20℃。此时,“天地始交,万物并秀”,动植物进入了旺盛的“夏长”时期。槐花、石榴花、铃兰花竞相绽放,浪漫花香为这个美好时节增添勃勃生机。华北平原,麦浪翻滚,桃红柳绿,一片热闹的夏初风光。江南地区,稻田插秧忙,荷叶田田,尽显水乡的温婉。华南诸省,荔枝挂果,凤凰花开,洋溢着无限热情。
立夏来临,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常感烦躁、倦怠。养生首先要“养心”,重点关注心脏保养,做到慎起居、清饮食、慢运动、调情志。我国民间盛行秤人、祭冰神与试单衣等传统习俗。北方吃扒糕、立夏饼,江南吃乌米饭、七家粥,尝三鲜,喝七家茶。岭南一带还流行吃“光饼”、煮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做夏”。立夏是一个充满热烈和蓬勃的节气,奏响了夏日的序曲,昭示着丰收的希望。
一、农田里的食物
青麦粒
青麦指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昔日立夏时,粮食青黄不接,农家多困苦,温饱难足,无奈以青麦充饥,久而久之,成为惯例延续下来。青麦粒内部汁水充足,糖分尚未转化为淀粉,口感香软清甜,糯而不腻。现在,豫北街头流行的“撵转”以及苏东南小吃“青麦团”,都是用青麦做成的应季美食。青麦粒富含维生素、可溶性纤维和抗氧化成分,低热量、易消化,非常适合减肥和高血糖人群食用。它兼具营养与风味,可作为均衡饮食的重要补充。
豌豆
立夏正是豌豆成熟期。豌豆又名豍豆、寒豆、雪豆、麻累等,原产于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我国至迟在东汉时期,已明确种植豌豆,《四民月令》曰:“正月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豌豆的叶、荚和子实均可食用,能够制成的豆馅、粉丝、糕点等多种美食。《遵生八笺》记载了“寒豆芽”(即豌豆苗)的制作方法,“芽出,去壳洗净,汤焯入茶供,芽长作菜食。”豌豆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素和粗纤维等营养成分,有抗菌消炎、缓解寒热、润肠通便等功效。常吃豌豆,有助于调节气血、促进新陈代谢与增强免疫力。地标产品有同仁豌豆、木垒白豌豆等。
黄瓜
黄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三千多年前,黄瓜起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汉魏时期,黄瓜经西北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初名“胡瓜”。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述了黄瓜的种植和储藏方法,“四月中种之。胡瓜宜竖柴木,令引蔓缘之,……收胡瓜候色黄则摘,若待色赤,则皮存而肉消也。并如凡瓜,于香酱中藏之亦佳。”在唐代,黄瓜为珍稀菜品,宫廷多采用温室培育,并将其列入“荐新”名单。宋代起,民间开始广泛食用鲜嫩黄瓜,如陆游《新蔬》诗曰:“黄瓜翠苣最相宜,上市登盘四月时。”黄瓜以鲜食为主,兼有凉拌、炒制、腌制、做汤等多种吃法。黄瓜含水量95%以上,是夏季消暑、补水的最佳食物;热量极低,对于想要减肥或控制血糖的人来说,是一种理想的健康食品;还具有清热解毒等功效,主治咽喉与牙龈肿痛、小儿痢疾以及烫伤等病症。地标产品有沂南黄瓜、板桥白黄瓜等。
二、森林里的食物
樱桃
“樱桃红衬青蚕豆,入市三鲜立夏初。”樱桃是立夏的应季水果,又名含桃、朱樱、车厘子等,其果实圆润,色泽红艳,酸甜可口。樱桃为古代果中上品,《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羞以含桃,先荐寝庙”,足见其珍贵。在唐代,赏赐樱桃、品鲜同乐的风尚盛行,多有诗篇吟咏,如王维《敕赐百官樱桃》赞曰:“芙蓉阙下会千官,紫禁朱樱出上阑”。从唐代开始流行的新进士樱桃宴,一直延续到清代。现在全国各地常见的樱桃,实际上是欧洲甜樱桃,也叫车厘子,与中国传统樱桃是远亲。樱桃常鲜食,或制果酱、蜜饯,酿酒。中医认为,樱桃性温味甘,归脾、肝经,能补中益气、祛风除湿等。地标产品有天宝樱桃、大连大樱桃等。
雷公菌
雷公菌,又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菜等,是长在潮湿草地或湿水滩旁的一种暗黑色野菜。外形像泡软的木耳,立夏时味道正鲜,清香柔润,有海味,可炒食、做汤,还能入药。王磐《野菜谱》称其为“地踏菜”,列入救荒食物,歌曰:“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庄前阿婆呼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须臾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雷公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及锌、铁、钙等矿物质,具有滋肝益肾、健脑安神、清热解毒功效,适合头晕、倦乏、眼花耳鸣、心悸者食用。
覆盆子
覆盆子,又名悬钩子、树莓、覆盆莓等,立夏时正值采收期。果实由多个小核果簇生而成,成熟时色泽红艳或紫黑,质地柔嫩多汁,酸甜适口,可鲜食、制酱、酿酒,多入药。“覆盆子”之名首见于魏晋时期《名医别录》,此后受到历代医家推崇,《本草纲目》与《本草备要》等书明确指出其有益气轻身、强阴健阳与补肝明目等效用。现代研究表明,覆盆子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花青素及钾、钙等矿物质,尤以抗氧化成分著称,其活性物质可辅助调节血糖、改善心血管健康,适合三高人群适量食用,为药食同源佳品。地标产品有德兴覆盆子、淳安覆盆子。
三、江河湖海里的食物
鲥鱼
鲥鱼,又名三黎鱼、时鱼,属鲱科洄游性鱼类,在清明至立夏洄游产卵时最为肥美。明代宁原说:“鲥鱼,年年初夏时则出,余月不复有也,故名。”其体侧扁如银梭,鳞片细密莹亮,脂厚,肉质细嫩。我国珠江、长江和钱塘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镇江鲥鱼最为出名。江浙一带有“立夏尝鲥”习俗,渔民常以“酒酿清蒸鲥鱼”祭江。鲥鱼入药首载于唐代《食疗本草》,称其“补虚劳”。《日用本草》记之“快胃气”。鲥鱼富含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B族与钙、磷、锌等矿物质,可健脑护心、润肤养颜。
海螺
海螺,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类,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早在宋代,沿海渔民就懂得取海螺为食,宋代傅肱在《蟹谱》里曾提到:“海中有小螺,以其味辛,谓之辣螺。”在浙江海域,辣螺、芝麻螺、泥螺、拳螺等最为常见。海螺中的许多经济型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食品。烹调做法多样,可白灼、上汤、爆炒、炖蛋、腌渍等。吃海螺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中医认为,海螺味甘,性凉,归肝经,具有化痰、止痉、清肺明目、醒酒排毒等功效。
四、新型食品
蓝莓花色苷
蓝莓花色苷是以蓝莓果实为原料,经酶解、水提取、纯化、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含有完整15种高抗氧化活性花色苷成份的粉状物质。它不仅可以作为天然色素用于食品着色,还具有广泛的医药用途,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神经保护、抗氧化与改善视力等功效,所以也被添加到保健品等功能性食品中,用以增强产品的健康属性。
辣木叶
辣木叶,即辣木树的叶子。辣木原产印度,1910年引种台湾,随后在云南、海南、广东、贵州等南方省份栽种。辣木叶除作为蔬菜外,还能加工成蛋糕、饮料、酸奶、饼干、酒类、保健茶等。辣木叶有高蛋白、高钙、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特性,是立夏养心的好食材。其药用价值高,对多种慢性及重大疾病都有改善效果,可以调血糖、降血脂、抑菌、抗癌、抗氧化等。
五、立夏习俗
半山立夏
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古老的迎夏传统仍在延续。立夏当日,人们会自发聚集到半山娘娘庙附近,采摘蚕豆、烧乌米饭,称体重,祈求健康顺利地度过炎夏。
秤人
民间传说,立夏过秤可免消瘦和发病之苦。立夏当天,男女老少在院中大秤上称验体重,场景十分热闹,“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司秤人说着各种吉利话,处处欢声笑语。
挂蛋、斗蛋与吃蛋
立夏挂蛋、斗蛋和吃蛋是传统习俗。立夏时,人们将煮熟的鸡蛋装入网兜,挂在孩子胸前,寓意避免疰夏、消灾祈福。斗蛋是孩子们将鸡蛋相互碰撞,比拼蛋壳坚硬的游戏,增添节日乐趣。吃蛋则象征着“补夏”,补充营养,强身健体,俗谚曰:“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尝三新
尝三新,是指立夏当日要吃三样新鲜的时令食品。三鲜因各地物产不同而存在差别,有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之分。一般认为,地三鲜是指蚕豆、苋菜和黄瓜,树三鲜是樱桃、枇杷和杏子,水三鲜是海螺、鲥鱼与河豚。在品尝三鲜前,通常要先敬神祭祖,然后才能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