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水利建设的发展有目共睹,水利市场在我国市场体系的建设中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水利展览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展览业初起时就已形成,10多年过去了,“电子展”、“医药展”等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展览会已跻身国内专业大展之列,而水利展览会的规模却没有扩大,也没能形成应有的“名牌”效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社会重复办展
自1989年第一届国际水展后,水利系统的专业展览就拉开了序幕。随着三峡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的上马,国家对水利的投入大大增加。水利展览会市场前景看好。于是,各种小规模的水利展览会相继出现,在这个时期,水利部国际水展受到很大冲击。例如,水利部国际水展英文名称为WaterChina,社会上就有“chinawater”的展会出现。名称的近似、内容的雷同使国外厂商不知如何抉择,造成水展展商分流,展览会规模小、效益差。
经营理念有待转变
对水利展览会持什么样的经营理念,也是水利展览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成为名牌展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水利行业是一个多学科、多产业的综合性行业,其业务范围涉猎广泛,对展览会的需求也很大。但是,正因为是综合性行业,其他行业的展览会也适合于它,这就造成了展商分流。因此,国际水展只有更应适应市场的需要,才能吸引客商。从十几年的办展情况来看,我们缺少市场化、人性化的经营理念。
展览会就是要为客户做好一系列的服务,这其中不仅仅是展台的设计、搭建、运输、接待等服务,更主要的是帮助展商搞好促销活动。当我们面对客户时,除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更应针对整体市场策略为客商提供专业的建议,这种建议有时就是参与了客户的整体发展规划。
好的展会,组织者并不是赚钱最多的受益者,受益者应该是展览商,展览商收益越大,展会就越成功。这样的经营理念是组织展会者应该重视的。
缺乏高素质办展人才
展览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展览知识的积累并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实践中。水利展览也一样,急需一批有良好业务素质和服务精神,思路宽阔、洞察力敏锐和具有超前预见性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是展览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展览业没有技术指标、没有现成模式,谁拥有更多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谁就是展览业未来的主宰。
所以,要办好水利展览会,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关键的一步,要切实调整经营理念,立足于长远发展;水利展会的组织机构要改变现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上要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彻底打破旧有计划经济的烙印和特征,建立新型的展览企业;最后还要选一批有水利行业知识、有开拓能力、思维活跃的综合型人才,去占领和开拓水利展览市场。刘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