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受“非典”疫情的影响,四月份之后,各地纺织服装展会纷纷停办或延期,给会展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随着“非典”的逐渐消退,不少地方又在重整旗鼓,筹划展会的举办。但对于一些只能在七、八月举办的展会而言,筹办招商的黄金时段已经错过,今年的办展计划只好取消。一位负责地方展会的人士不无伤感地说,“非典”给会展带来的影响太大了,我们只有等待来年。 其实,“非典”固然对会展经济冲击很大,阻碍了会展活动的正常进行,但如果能够利用这段休整期认真审视,思考举办展会的必要性,思考究竟如何办好展会,也未必是件坏事。 随着纺织服装业的迅猛发展,各种纺织服装展会风起云涌,盛况空前,既表明了中国纺织行业在经过大规模调整之后所迸发出来的巨大能量,也大大促进了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像每年一度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连续几年引起轰动,展位面积不断扩展,参展企业日益增多,坐上了亚洲最大纺织展会的宝座;去年十月举办的中国国际纺机展,参展商达到800家,参展人数超过12万人次,洽谈成交的国内外贸易成交额分别超过3亿元和2000万美元。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性纺织服装展会也颇具影响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拳头”品牌。然而,我们也看到,在这股纷纷举办纺织服装展的热潮中,一些根本不具备条件的地方也盲目上马,他们既没有纺织服装业深厚的发展基础,又没有运作展会的经验,凭的完全是发展经济的一厢情愿。因此,便出现了博览会变成了大卖场、专业展缺乏专业人士、名牌展示演变成劣品竞销等诸多怪现象。 更为业内人士担心的是,地方展会没有办出特色、办出个性的意识。这些展会追求的是名称的豪华和气派,又是“国际”,又是“名牌”,然而,招徕的外商和国内的大牌却是少之又少,往往强撑门面的只是在当地小有知名度的品牌。而布展设计往往也杂乱无章,看不出整体策划,品牌个性无法体现。至于一些服装展办成了歌舞盛会、名人作秀,则只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展会究竟是否具有生命力,需要时间验证。但如果一个纺织服装展会没有起码的办展基础,不能引起专业人士和参展商的兴趣,举办方也只图一时热闹或仅为利益驱使,那就要考虑它存在是否必要了。(文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