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国内展会大都受到非典影响,网络展览顿时火爆起来。“网上广交会”成为今年春季广交会现场展会的有益补充,上海等地也有不少展会迁到网上。网络展会前景到底怎样?
简单的几个网页,贴上些展会议程、展会新闻等内容,一个网络展览网站就出炉了,这是一个展览的“附件”,表明展览也可以“上网”,但这远不是网上展会的本来含义。在这个特殊时段,网络展览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
抗击非典,拒绝流动、拒绝集中。
展会从3、4月的勉强维持,到5月的彻底停止,传统的展会形式受到非典疫情的严重打击,而与此同时,网络展览却借助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在这一传统展会空白期尽情施展。
今年4月,素有“中国第一展”之称的广交会面临着非典的巨大威胁。“充分利用广交会创办46年、成功举办93届所积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为数十万到会展商和客商提供优质的现场洽谈环境的同时,我们全面启动电子商务功能,努力打造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上贸易平台。”广交会承办单位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胡楚生十分肯定“网上广交会”在广交会遇到困难时所起的积极作用。在第93届广交会,所有参展企业自动成为广交会网站网上洽谈平台的会员,只要经简单注册,即可在网上免费展示企业和产品,发送信息,开展贸易洽谈。
有的展会则干脆将展览搬到了网上,如上海每年规模最大的房产展销会“五月春季房展”就搬上了网。主办方表示,今年春季房展原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原计划可接待10万多人次参观者和300多家参展商。如今移至网上举办,效果却毫不逊色。目前,单参展商就已有792家房产公司报名,每天也都有新楼盘在网上推出。另外,以往实地办房展单模型和场租就要耗费参展商近百万元人民币,而现在网上房展是不收参展商和参观者任何费用的。
非典时期,网络展览逐渐摆脱只作为传统展会简单宣传网页的功能,逐渐与电子商务进行结合,在特殊时期显示出惊人的能量。人们开始考虑,网络展览是否能彻底从传统展览中独立出来,并在某些领域替代传统展会?展览业内对此问题一直看法不一,不过许多业内人士认为,网络展会形式短期内替代传统展会形式,还不太可能。网络展会虽然有不受时空限制、节省展览交易成本等优势,但传统展会形式中,展品“眼见为实”、现场直接洽谈交流等优势是网络展览无法实现的。
对于这两者的关系,胡楚生根据广交会的经验指出,“网络展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替代传统的展览方式。两种展览方式各有所长,各有所需。”胡楚生指出,广交会以现场看样洽谈成交为主,展品细分为电子电器、机械与工具、纺织服装、原材料、食品土畜与医药保健、办公与户外、家庭用品、礼品与装饰品等8大类商品33个展区。展现的商品种类超过12万。客商在一次行程中,在一个屋檐下可以直观地了解来自全中国的出口商品。看样成交的展览方式便于展购双方交流商品信息,了解市场趋势,同时,也为他们联络感情、增强互信提供了机会,符合现代商业社会日益人性化的发展方向。而大量个性化强、附加智能高的商品,如轻工类、纺织服装类等,强调的是独特的外观设计、整体的视觉效果或特有的手感,对这些商品而言,看样成交更是必不可少的。网络展览不会取代传统展览,但网络展览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通过非典时期,展览方对于网络展览已经开始产生新的认识。
他以第93届广交会为例,会议期间通过启动网上洽谈平台,参展商和外商可以发布供求信息、查询展商展品、查询采购商及采购信息、预约洽谈、管理订单、管理意向合同等,完成了贸易流程中物流和支付之前的所有业务环节。“网上广交会”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资料显示,第93届广交会期间,网站访问量达2047万次,比上届同期增长81.1%,登陆网上洽谈平台的参展商1276家、外商1327家。首次设立的定点采购专区有441家企业网上预约洽谈,获得进入国外主流采购渠道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网上达成意向成交3958万美元,确认成交289万美元,成为对现场成交的有益补充。同时对于部分因顾虑非典不能前来的老客户,网上洽谈平台使企业保持了与他们的联系和成交。
据广交会主办方的调查显示,参展企业对网上洽谈平台的启动普遍表示欢迎,认为这一方式增加了成交机会,实现了广交会的增值。参展商和客商普遍认为电子商务对促进广交会的洽谈成交有一定作用,是对广交会现场的有益补充,并希望广交会闭幕后能继续开通网上洽谈平台。“这将是广交会的一种网上延伸”,胡楚生对“网上广交会”的前景十分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