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杭州会展业:该匀速前进还是加速小跑?

打印
字号:
2003.04.22

 
   《新周刊》曾把杭州评为“最女性化”的城市。这个国际知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闻名的七大古都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杭州靠近上海,车程约200公里……

从先天条件看,杭州极具发展会展业的禀赋。

会展业被誉为“城市的面包”,这个高效益、低污染的朝阳产业可以带动餐饮、交通、住宿、旅游、广告、装饰、通信等诸多产业,并能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然而,记者近日获悉,杭州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可能搁浅,原项目的建设主体杭州钱江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已于上月撤销。

据最新消息,尽管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还有7年时间,江苏省已经在研究:世博会能给江苏带来多少好处?同处长江三角洲的杭州,面对世博会,当然不能默然视之。杭州的会展业究竟是该继续匀速发展,还是加速小跑呢?本报记者日前为此做了一番调查——

  杭州会展业,
  何时麻雀变凤凰

  受访人:陈东东(浙江世界贸易中心饭店会议中心经理)

这几年来,每年我们浙江世贸中心都要承接上千场会议。就拿去年2002年来说吧,大大小小的会议在1100场左右,平均下来,每天至少会有二三场。遇上忙的时候,世贸中心所有会议厅都被早早地订光了,不过还是有人要求出高价,我们自然只能婉言谢绝了。

浙江世贸中心现有大小会议厅7个,可容纳小到10人、大到600人。其中2间是杭州市迄今为止最大的无柱会议厅,拥有现今领先的六路同声传译系统,大厅的摄像设备可以同步记录整个会议的全景。因此,可以说我们世贸中心的会议在硬件上是毫不逊色的。目前我们的设备基本上能够与国内的会展业保持同步。一旦出现最先进的设备,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更新。

不过,真正考验一个会展中心承办水平的还是体现在它的服务上。像一些大型的国际级会议,与会者甚至是常常穿梭于国际级的各大饭店之间,要体现我们自己的特色就要于细微处见关怀。我们常说不仅要让顾客满意,更要他们有“满意加惊喜”。惊喜要从何而来?举个很小的例子,此次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的嘉宾所用的胸花,考虑到与会者大部分上经济方面的专家,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用玫瑰和满天星,而是用树叶点缀之下的蝴蝶兰制作而成,倍显别致,不仅让与会者眼睛一亮,更连市委领导都啧啧称赞。

所有的服务都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会场环境装饰的布置,到气氛融和度的营造,只有做得越多才会越专业。就像强烈灯光的照射下,继续使用白桌布就只会让会场显得苍白,而换成不常用的绿色就可以增加稳重感。这也许这是很小的细节,但这种在细节上的服务能够让人通过一个会议记住一个酒店。

会展的成功与否,工作人员的整体协调能力和临时应变力在关键时刻很起作用。比如说,一次会议开始前的头天晚上,主办方突然说要进行现场转播。于是我们连夜叫技术调试人员从家里赶来进行电视转播车的设备调试。大家忙了近一个通宵,终于让当天的现场转播如期进行。

入行时就听人说,会展经济的连锁效应高达1:9。几年做下来,还真是这么回事。远的不说,就拿酒店自身来说,只要有会议召开,我们的大堂酒吧、中餐厅和西餐厅生意就会红火不少。

受访人:李红(杭州西湖博览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杭州的会展业起步远迟于临近的上海,甚至比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都晚。但自从2000年恢复举办“西博会”后,杭州逐步拥有了一定的会展资源,建立了独特的展览题目,杭州的会展业开始渐渐有了起色。

现在办会展,宁波有“浙洽会”,义乌有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可杭州数来数去就只有“西博会”。通常只有参展厂商和定货商的比例占到展会总数的25%30%以上时,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国际展览会,记忆中公司在世贸中心举办的绝大多数“国际展览会”都不符合这个规模,更多的还只是华东地区和浙江省内展会。

浙江的会展商参加竞标时,外商会直截了当地发问“你们杭州举办过哪些知名的国际展览会?”这个问题让会展商们无言以对。记得那年国际医疗器械展曾想选在杭州办的,但后来还是流失到了上海,因为杭州会展业的硬件设施滞后,目前世贸中心无法容纳1000多个摊位。

再说了,就算接下了好的会展项目,杭州的会展人才也很缺乏。浙江本地几家大展商为了引进国际新办展经验,自己掏钱选送人员去西欧、日本等国家学习,为此付出的学费通常需要数十万。而这样的大笔开销和杭州会展业有限的利润比起来很不对称。

  杭州会展业,专家这样说

  政府和企业谁做主角?

2002年西博会后,杭州市政府向外界宣布:第三届西博会的运作,市政府没有投入一分钱资金。可杭城某会展商坦言“从场馆建设到展会参展商接洽,再到签订交易意向,完全由杭州的展会企业来完成,真让我们深感吃力”。经济界人士也提出:在杭州的会展设施建设尚未完全到位的时候,马上鼓动市场化、商业化,让民间自己去探索,是否显得为时过早?在政府行为和市场运作之间,杭州会展业该何去何从?

经人介绍,我们找到了浙江省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的调研员孙裕增,他曾经就浙江的会展业做过详实的课题研究。孙老师快人快语:“会展经济的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动机应列入城市规划中,成熟的会展经济应该是市场驱动和政府引导双管齐下。”

  会展场馆谁来经营?

在杭州,世贸中心有展览时通常都会出现人头攒动的闹猛景象,可明眼人会发现,整个场馆内参展商家也就不过数百而已,会场面积也仅仅一万平米出头。“一个上规模的会展中心怎么也有1000个以上的展位,然而杭州目前为止展位最多的世贸中心也只有750个展位,这导致原本想落户杭州的旅游交易会、医疗器械展等最终花落他家。”

比起上海、北京动辄十多万平米的会展场馆,杭州的硬件基础建设还差距很大。浙江宁波一位周姓企业家原本准备赴杭州参加展览会,后来还是选择了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向市场推销自己的品牌,“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的展位超过了1600个,这么大规模的展会当然是首选啦!”

有专家建议,杭州市至少该有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1-座、5-万平方米的展馆1-座、3-万平方米的场馆34座,而目前杭州的专业会展场馆仅有浙江展览馆和世贸中心两家,可设1000个以上国际标准展位的场馆还没有。

会展场馆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场馆的选址和设计也都需要结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进行,因此在德国等会展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许多会展场馆建设都是由政府出资进行的,或者与民间资本合作开发。据了解,杭州市新建展馆的建设和选址,杭州市政府还在规划中,近期的工作议程上尚未有大规模的场馆建设计划。

会展人才谁来培养?

一位经常跑去上海参加国际会展的专业人士告诉我们,上海的国际顶级会展办得多了,无论是运作模式,还是服务水平,与杭州都不在同一个数量级。杭州缺少掌握外语、精通会展设计、了解国际惯例、懂得组织策划的专业人才。

专家认为,杭州和德国、日本的许多州县结成了友好城市,可以送本土人才去那里培养,带回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在全国十大风流会展人物中,浙江会展人独占3席。如果杭州市政府能够引进或培养更多的会展人才,杭州会展业振兴指日可待。”

西博会档次如何提升?

每逢西博会,杭城市民对西博会津津乐道,在场馆间留连忘返。杭州的西湖博览会为杭州打出了漂亮的新名片,但专家仍一针见血地指出:“西博会尚需提升档次,增加国际化内涵。杭州应该尽快转变‘西博会’仅仅是节日庆典的观念,而应该看到会展之后的更重要的经济和文化效应,这也是发展杭州会展经济的重心所在。”

专家对此纷纷献计献策,有的说杭州正在打造“女装之都”,可以做女装发布;有的说杭州是“天堂硅谷”,可以争办软件展;有的说,应该把美食展办成国际性的,引进法国、意大利、日本等不同地方的风味;还有的说,杭州作为知名旅游城市,不妨试试承办国际旅游论坛……集中力量办好精品。

结束语

  一个城市的定位是需要通过政府行为来实现的。如果杭州认准发展会展业,完全可以依托上海这个平台,实现低成本走向国际化的过程,并且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