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展经济的“丰厚回报”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展业作为朝阳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40多亿美元,内贸交易120多亿美元。会展业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商品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资金引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释放的“1∶9”效应,带动了宾馆、交通、购物、通信、广告、就业等一系列产业发展。以第二届“高交会”为例,展会期间,深圳市全市酒店共接待旅客82万人次,营业收入4.3亿元,比“十一”黄金周还多3亿元。商饮业收入也比平时增加了2.3亿元。机场旅客比平时增加57%,增收4000万元。第二届“高交会”给深圳各行业带来了超过12亿元的收入。 会展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作用,促使各地区下大力培植会展业。通过广泛借鉴国内外会展经验,规范有序的市场化运作,打造出一些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4月16日开幕的北京国际机床博览会,如今已成为世界机械制造行业五大展会之一。由于专业性强,运作规范,引起了全世界机床行业的高度重视,致使展位供不应求,每两年一届的展会,在上一届就已将下届的展位全部预订,成为我国展会的一个知名品牌。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由于严格按国际化标准组织运作,已成功举办了14届。据统计,在第14届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上,仅大连展团就拿到了1.28亿元订单,达成代理意向821个,18家企业拿到合同224个。会展业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 无序竞争制约会展业发展 我省每年举办各种经贸展览会百余个,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地,其中冠以国际名称的展会占30%左右。沈阳地区不同经济类型的展览公司有20余家。由于多数公司仅以赢利为办展目的,加之缺乏宏观指导,致使低层次、小规模的展会泛滥,严重影响了我省会展业的声誉,大大降低了我省会展业的整体水平。主要表现: 重复办展。一个专题展会在某地区取得成功后,效仿者紧随其后,根本不从培植品牌展会的长远目标出发,致使展会秩序混乱,质量低劣,客商分流,难以提高展会规模和知名度。2001年,沈阳市仅医疗器械方面的展览竟有3个,而且有两个展览竟在一周之内开幕。一个在辽宁工业展览馆,一个在沈阳科学宫,两地相距不足1公里;建材方面的展会每年也至少有三四个;2002年3月举办的国际美发美容化妆品展,沈阳国际会展中心头一天开幕,沈阳科学宫紧跟着第二天也开幕,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两个展会的有关人员竟同时去俄罗斯客商下榻的酒店拉客户,令俄罗斯商人对沈阳的会展环境大为不解。 管理无序。以医疗器械展为例,省经贸委可以审批,沈阳市医药管理局也可以审批,谁批都可以办展。由于无统一的管理部门协调管理,对办展者难以制约。为了更多地招揽客户,办展者往往冠以“东北”、“国际”字样。按规定,有“国际”字样的展会必须由省贸促会审批,可每年全省举办的120多个展会,在冠有“国际”字样的展览中有80%没有经过省贸促会审批。甚至有些省直部门举办国际展会也不经过合法审批途径。此外国家明文规定,必须有20%以上国外展位才允许办国际展,可我省举办的一些国际展会根本找不到国外展位。一些客商听信招商广告满怀信心来参展,一看名不符实,大呼上当。 办展质量差。一些办展部门只单纯追求办展本身的经济效益,不下力气组织定货商,不重视广告宣传,不考虑贸易成交,办展目的就是卖展位钱,致使门前冷落车马稀;有的办展单位不顾展览业规律,不认真进行市场调查和项目评估,急功近利盲目上项目,把展览会办成了低水平的集市,展品大杂烩,摆摊叫卖,处理库存。我省某工程学会与省外一家展览公司合作举办机械方面的展览会,为招揽参展商,出现一个展览多个名称,组织工作混乱,质量低劣,使参展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最后参展商竟诉诸了法律。 会展人才匮乏。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专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需要的是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目前还没有一所高校开设有关会展的专业。我省会展人才缺口很大,大多数从业者都是半路出家的,有的办展时临时召集一批人应急。这也是制约我省会展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综合服务水平不高。从人员接待到展品运输,从办理报关手续到留购回运展品,从展场服务到收费标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一定问题。 此外,我省会展业的硬件条件已经不适应现代会展业需要。每年承接大量展会的辽宁工业展览馆,已有近50年历史,综合功能与现代展场相去甚远。沈阳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沈阳地区档次最高的展览场地,当初是按汽车城标准设计的,后改为会展中心,场地设施不适应大型国际展会需要。去年“制博会”期间,由于电的容量不够,只好在室外临时安装了三台发电机。 规范化运作势在必行 伴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脚步,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都会对会展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并在会展业中反映出来。这将使我省会展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按照“十五”规划要把我省建设成为东北亚的展览中心和国际会议中心的要求,为促进我省会展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以期实现通过会展促进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目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整顿我省会展市场,在规范有序中求发展。目前,当务之急是对我省会展业的调控和整合,加强宏观指导,优化资源配置,成立辽宁省会展业协调管理办公室,将相关行业、企业和社团组织起来,制定“游戏规则”,严格遵循商业信誉,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以避免现在审批渠道多,重复办展等不利于会展业发展的现象发生。使全省会展工作尽快步入专业化、贸易化、品牌化、市场化的健康轨道,缩小与发达省份的差距。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培植名牌展会,塑造名牌展览公司及打造会展城市形象,做到以展扬名,以展会商,以展聚财,以展兴市。让人深感欣慰的是,大连不仅培植出了国际服装博览会等名牌展会,会展秩序已开始步入规范化。在沈阳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也已开始向品牌化方向迈进。据沈阳市有关领导介绍,今后“制博会”将逐步按专业化和市场化方式去运作,做到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个主题,精心运作,长远规划,培植出世界级的名牌展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