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投资3.86亿元建设的安徽国际会展中心竣工半年内,各种各样的展览会、展销会已有近20个。合肥作为中西部地区的会展中心已经起步。
从去年9月1日会展中心投入试运营以来,合肥已举办了“安徽工业技术与装备展”“安徽汽车展”“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资本对接会”“2002年中国(合肥)农牧水产养殖暨饲料工业博览会”“2002年中国·合肥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中国名优特商品展销会”等展会。特别是安徽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汽车展,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00多家汽车生产厂商,短短的5天时间,有7万人参观。
据了解,这个由法国设计师设计,我国中西部地区一流的国际会展中心,其室内展厅面积约2万平方米,可设置1000个标准展位,最大的会议室可容纳1500人,有的会议厅可以同声翻译五种语言,其硬件设备属世界一流。
会展中心总经理丛治勃说,希望来合肥举办大型展览会的海内外客商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几十家,其中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准备到合肥来办展或办会。
有关人士分析,随着国家的开发重点由沿海城市向内陆地区的转移,像合肥这样的省会、边缘城市的驿站作用将越来越显得重要。上海的经济学家指出,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沈阳等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性展览网络开始形成,而武汉、合肥、西安乃至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可希望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会展中心。
合肥市市长郭万清去年初就提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努力把合肥打造成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会展中心之一,使会展经济成为合肥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业内人士认为,合肥成为中西部地区的会展中心得天独厚。
安徽是全国的轻工、农业、旅游和矿产资源大省,又是科技强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地处我国东西部过渡内带,GDP位于中西部各省区前列,是国内外商家竞相争夺的大市场。合肥又地处皖中,承东启西,对周边城镇及华东地区有很强的辐射力。合肥具备发展会展经济的初步基础和条件。目前,合肥已跻身我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并拥有一批世界500强的投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经贸洽谈、商业联络、产品展示等方面都是发展会展经济的优势所在。合肥有“科技城”之称,拥有全国闻名的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合肥分院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可以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另外,对与会展经济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旅游、交通以及商业等诸多行业比较完善,都将成为合肥发展会展经济的助推器。
据了解,合肥的会展经济起步于二十世纪末,尽管此前举办过电子展、服装展、食品展、汽车展等各类展览上百个,但真正具备国际水准、有影响的会展少,尤其缺乏名牌和地方特色品牌展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合肥市没有一个专业的大型会展设施。合肥会展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合肥已经开始重视培育会展经济,并且正在努力打造其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有影响、有特色的会展中心。
来自中国贸促会合肥市支会的数据表明,合肥市的会展经济最近几年初尝“甜头”,1998年举办了9个展销会,成交额98万元,而到了2001年,该市共举办了25个展会,成交额3.2亿元。
丛治勃总经理说,安徽兼得沿海和内陆双重有利条件,作为我国对外开放中承东启西的桥梁地位越来越明显。会展中心的建成和运营,将可以通过举办大规模的展示会和展销会,为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各种经济资源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从而大大促进东、西部之间的物资流通和贸易往来;同时,通过承办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将会对加强安徽与国内外的学术、文化交流合作,提高合肥以至安徽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合肥市展览业缺乏成形会展的现状,安徽国际会展中心首先确立了“移植”思路,即首先体现在努力申办一些国家级展会上。目前,已有几个国家级展会初步决定在合肥举办。此外,会展中心还在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举办情况说明会,并与319家展览机构建立了联系,并初步达成了一些展览项目的合作意向。
但是,合肥要想成为中西部地区真正的会展中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会展中心总经理办主任负责人说,所谓的品牌会展自然是大型的展览活动,而合肥市目前的接待能力有限。同时,安徽省的展览公司还感受到外来的压力。作为世界上会展业最发达的德国,已有一家著名的会展公司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并在南京设立了办事处,其“势力范围”离安徽不远。合肥急需培育几家以展览为主、同时可从事贸易、旅游等多种经营的展览公司,壮大展览公司实力,逐步形成集团经营。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进入竞争时代的会展经济,政府应培育和引导合肥会展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方面发展。在会展经济起步阶段,政府要实行优惠政策,推行展览品牌化战略,打造几个高质量、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精品会展,提升展览行业水平,扶持展览行业的发展。等会展经济形成规模,民间投资者愿意跻身会展行业时,政府再选择退出,承担其制定宏观规划与监管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