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种展会如过江之卿,但真正在中国乃至亚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纺织专业展会当属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 (SHANGHAIFEX)。从 1984年首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仅有300多家海外展台展出,参展到今年6 月即将举办的第十届国际纺机展,目前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0多家公司报名参展,其中海外参展商约60%以上,展出面积将达到 7万多平方米。 近二十年风雨历程,使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百炼成钢,为锻造这块金字招牌而竭尽心力的正是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 该中心董事长杜双信,刚过花甲之年,在纺织行业已摸爬滚打了30 年。不论是在纺织行业红火之时,还是处于低谷时刻,他始终不离不弃,一辈子都未曾离开过他所热爱的纺织行业。 如今,他率领的展览中心不仅要继续做强做大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览会,同时,雄心不减,还要在面料展上做出特色,做出精彩,锻造第二块金字招牌。 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上海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家用纺织品博览会( SIT2003),就是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举办的。从筹备之初到举办之时,杜双信董事长始终在为此忙碌、奔波;身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他,十分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在展会同期举办的新型衬布技术信息交流会、纺织新材料技术研讨会等多场论坛都有他的身影。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他都很忙碌,辗转于几个专业活动之间。 追求创新展会每年都有变化 日前,记者与杜董事长有了一次面谈,交谈的话题自然从刚闭幕的 SIT/SIY2003的面料展开始。杜董事长介绍说,与上届相比,本届面料展有了更大进步。 一是表现在展会规模上。上届展会面积有8000平方米,本届扩大至 12000平方米。 二是建立SIT2004流行趋势发布形象区。我们特辟出400平方米的超大面积,与海外专家联手,运用特种造型、文字、图片、色谱发布了2004 春夏流行趋势,它以四大主题诠释了下一年度春夏季纺织品的风格、色彩和文化寓意,力求以国际流行为背景,吸收亚洲风格和中国特色,以多元化的内容来丰富纺织品流行主题。同时吸收了国际服装色彩系统最新色谱,以丰富纺织色彩标准,同时国际色彩研究机构瑞典NCS色彩中心在流行趋势形象区中第一次在中国正式发布其色彩资讯和标准,此次流行趋势发布共选用了37家海外展商和25家中国展商的最新布样。 建立SIT2004流行趋势形象区,虽然我们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但提高了展会的整体档次,做出了国外高水准展会的味道。这也是转变观念的一个体现,我们想通过其对纺织品色彩的应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是重视辅助配套设施的完善。无论从展台的设计、视觉效果、特殊设施的搭建上都有独到之处,在展会举办期间,我们请来各方专家,收集产品发展的情况,了解各类产品处于什么档次,新品比例占多少等,为完善今后的展会提供借鉴。 寻求发展向国际一流展会看齐 目前国内展览会被视为“朝阳产业”,各地争相举办,使展会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对此形势,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的同志坚信,大浪淘沙最后胜出的就是精华。 通过这么多年的实践,我们深知:一个展会生命力能否长久,完全取决于参展商能否从中获益。围绕这个中心,我们就要不断提高、改进。在同行中,争创一流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为达到这一目标,公司要求员工以“求实、创新、进取”为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员工队伍的综合竞争力。 为了适应展会的需要,公司引进大量优秀的人才,进行人才结构的调整。对原有工作人员,聘请东华大学的教授讲授纺织专业知识,聘请外贸学院的老师、英国驻沪领事馆的首席翻译,对员工进行外语培训,不断提高大家的专业素质。 谈及SIT/SIY2003今后的发展,杜董事长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的面料展也要分阶段发展。这不仅表现在展馆面积由小到大,而且在影响力上,也要逐步扩大到亚洲乃至世界。目前我们正在做一项调查,把欧洲品牌引入中国市场后,其市场前景怎样、销售业绩如何,我们想用量化的数字作出答案,以此做参考,我们要与市场接合,走中高档面料展示之路,毕竟阳春白雪会曲高和寡,市场最大的消费者还是普通大众。 在将国外面料品牌请进来的同时,我们也将走出去,组织专业厂家到国外参观参展,真正实现与国际流行趋势的互动。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上海纺织技术服务展览中心正在为打造SIT /SIY面料展会的金字招牌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