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香港会展业沉着应战非典--访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主席朱裕伦

打印
字号:
2003.06.03

  朱裕倫 雅式集團董事長

  朱裕倫於1978年在香港創立雅式展覽有限公司,及後發展成雅式集團,旗下包括另外兩家主要公司:雅式出版公司及雅式網絡。雅式在中國國內主要城市及海外20多國國家及地区均設有辦事處及代理商,員工200多名。

  朱裕倫為香港大學1973年理學院學士,並於1984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多年來致力社會服務作出貢獻,包括擔任香港展覽會議業協會會長(2002-2004)、香港市務學會會的榮譽顧問及香港教育統籌局持續進修基金轄下中國商貿小組會員等,亦經常被邀請作國際展覽會議的主講嘉賓。朱裕倫在展覽業的建樹,令他在2001年被選為「中國會展十大新聞人物」。


  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似乎把人们堵回到了倦缩许久的寒冬里。街上没有了往日的喧嚣,路上没有了拥挤的人群,公共汽车也被冷落得只剩几个不得不出门的面戴口罩、脸色忧郁的乘客。展览会就更别提了,不是撤展、提前闭展就是延期开展,即便是顶着“风险”照常开展的展会,也不免萧条、冷清。灾难降临,各行各业的人们都投入到非典抗战中,会展行业此时该当如何?就此,记者早在4月就借前来参观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之际,对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主席朱裕伦先生进行专访了,时隔不到1个月稿件还未来得及刊发,北京疫情发展却超出了香港,香港的疫情现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记者再次电话采访了朱裕伦先生。

  非典严重冲击展览业

  去年五月,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在香港跑马地赛马会举行的周年大会上,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裕伦先生当选为该协会第五任主席。对于雅式公司和朱裕伦先生,内地展览业人士其实并不陌生,早在二十多年前,雅式便开始来内地举办商贸展览会,为当地政界和商界人士带来接触外商的机会。如今,雅式公司每年在内地举办20余个国际展览,堪称最大的来华展览举办机构。朱裕伦当选为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的新一任主席,可谓是众望所归。他提出的希望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一个蓬勃的亚太会展经济区的构想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赞誉。

  然而,非典的突然袭击,让整个展览界措手不及。朱裕伦先生介绍说,早在三、四月份,大部分原定于五、六月份在香港举行的展览会都已经纷纷宣布延迟至下半年举行。就雅式公司来说原定于四月末在东莞举行的的东莞国际玩具、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顺延到十月举行;原定于六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十届上海国际纺织工业展则顺延至十二月举行;原打算六月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七届香港国际旅游展览会则推迟至九月举行。

  由于香港的展览会以出口贸易为主,大部分买家皆来自海外。自世界卫生组织发出旅游警告后,国际买家都避免到香港旅游或洽谈业务。这给大部分主办单位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主办单位对于大部分原定于五、六月举行的展会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各方面皆准备就绪,展出的机械、展品等正在运送途中,因此,需要为展商寻找仓库存放机器,且涉及庞大的仓储费。此外,为受影响的展会找一个新的展会日期,并要避免与当地及其他国际性展会重叠,也有相当的难度。展会重新推出的宣传活动也令开支大大提高。即使有部分展会能如期举行,但大概有5%的展商及部分观众因非典而没有或退出参与展会。对于此类展会,在采取防非典措施及广告两方面的支出有很大的增加。对于一些拥有展会项目少、财力又比较薄弱的展览公司来说,非典的冲击是致命的,有的甚至可能面临倒闭或被大型展览公司收购的危机。

  目前,中国大部分省市是否会批准七月份的展览项目按期举行还不得而知,雅式公司原定于七月份的机械展览如能按期举行,欧洲展商的展品现在就需要运送了,而展商对疫情还有相当的顾虑。所幸的是,七、八月份的欧洲正值暑假,在香港和内地没有太多的国际性活动在此间举行。

  抗击非典责无旁贷非典的突然降临是谁也没有预料的,它给展览业带来的冲击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面对非典,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共渡难关。朱裕伦先生强调说,不能因为非典就不活动了。为保证员工健康,在采取措施的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员工多利用电话和电邮与客户沟通。在为客户分忧解难的同时,争取客户的谅解和同情。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商业伙伴对展会因为非典而延期表示理解。面对困境,大家应更加团结,尽量降低因延期展出带来的损失,并极力促成因非典而引起的种种合约问题的解决。例如:雅式公司目前正在考虑为延期举行的上海国际纺织展的展商提供免费的仓储服务,并准备负担一切因延期而额外付出的宣传费用,务求使观众邀请活动达到满意效果。

  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作为一个行业组织,在非典的关键时期也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朱裕伦先生介绍,香港展览业协会是个非营利性组织,会员单位自由参加,理事会也由竞选产生。自1992年成立到现在11年中,已发展会员单位55家。其成员有展会的组办单位如展览公司,也有为旅游、酒店等提供配套服务的的单位,还有香港贸发局等行政单位。协会主要的职责是:配合政府宣传把香港建成亚太展览之都、提供行业培训以提高行业水平、为会员单位制造商机、增强会员之间的联络、代表行业向媒体和政府表达统一意见等等。

  在非典这样的非常时刻,作为协会主席的朱裕伦先生表示,协会将采取积极措施,联合会员单位为抗非典共同出谋划策、群策群力、共渡难关。并将积极争取政府拨款,与政府携手,共同负担非典所带来的损失。疫情过后,协会还将联手与政府及会员单位共同振兴香港展览业,除展馆及主办单位,还要向展商及观众宣传有关展场清洁及防疫的措施,在展场将安装体温测试仪器,保障参展商及观众的健康和梳解他们的疑虑。

  建亚太展览之都矢志不渝

  无论外界的情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前进的道路上有多少艰难险阻,但是,把香港建成亚太展览之都是朱裕伦先生矢志不渝的愿望。他认为,香港虽然只拥有700万人口,本地市场狭小,但香港发展的是外向型的国际经济形式。表现在展览业上,香港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商展。如:香港的玩具、礼品、珠宝、钟表、服装等相关展览会规模宏大,效果良好,在世界上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香港虽然不是生产基地,但它是一个平台,可以集中全世界的买家到这里来。建成亚太展览之都,香港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香港的消费品商展具有很大的产业依托。香港利用珠三角在土地和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形成玩具、礼品、钟表、珠宝等轻工业产品强势竞争力。这样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到港采购甚至设立采购办公室,使香港成为消费品商展的最大市场。海外参展商来香港或广州参展,同期就可以在深圳、东莞、顺德、中山等地看多个展览,并且可以直接到工厂看样品,这样不仅给参展商提供便利,同时也给各地的展览机构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通过商家到香港来采购,使展览商品形成“聚出”态势,商品的“聚出”促使市场的自然形成。

  朱裕伦认为,展览涉及到的产业应该是展览举办地的优势产业,并且展览举办地及其周边地区有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吸引到大量的国内外参展商和买家。服装、钟表、珠宝、礼品等轻工业就是香港的优势产业,使香港成为了最大的消费品出口地。朱裕伦提出的概念是:“产出不如聚出,聚出等于市场”。把全世界的消费品集中到一起来展出,让产品的聚进、聚出形成市场。

  再次,香港具有良好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朱裕伦分析说,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展览会议设施,是中国及亚洲区内最重要的商贸展览中心,能吸引到大量的海外买家。统计表明,2001年共有31000家来自全球各地的公司借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展览会推广业务,较2000年增长18.6%。香港长期以来就是消费品的集散地,举办此类展览有着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

  但是也应看到,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展览业发展势头也很迅猛,完全有与香港一比高低的可能。另一个现实情况是,珠三角地区各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各有特色,其发展会展经济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各有特点与优势,所以珠三角地区一直是香港展览会议业协会会员单位在香港以外积极拓展的重要市场。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如广州、深圳、东莞、顺德等城市都已建或在建大型展览馆,这使该地区举办展览的硬件设施大为改观,同时也需要有大量的展览项目才能使新建展馆吃饱。香港应该认真考虑珠三角的产业特点与场馆等硬件设施优势,探讨进一步合作的可能,如合作举办培训班、合办更多的展览项目、同一题目轮流主办等等。他表示相信,因为香港在吸引海外买家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香港与珠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合作将是全面的、深入的、有效的。合作各方应着眼未来,携手将香港及珠三角地区打造成亚太会展经济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朱裕伦先生认为香港建成亚太会展之都、打造亚太会展经济区的愿望也一定能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风雨之后见彩虹!相信香港的会展业一定能经受住非典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