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文明演进之传说农业

打印
字号: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在2号馆和4号馆,陈列面积约4850平方米。展线900余延米,文物展品1000多件套,该陈列主要内容包括,贯穿古今万余年的中国农业历史,展示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近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当代农业科技的进步。陈列由序厅和农业文明的演进、犁锄镰磨的发明与传承、水利工程与水的利用、养殖业的起源与发展、纺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西学东渐与实验农学、前进中的共和国农业等八个专题组成。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二号馆外景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四号馆外景

  (一)文明演进

   在近万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从采集果实、捕鱼狩猎、茹毛饮血到刀耕火种、驯养禽畜、纺织作衣,又从粗放耕作到精耕细作,百折不挠,不断地去适应、发现、利用,最终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农业博物馆通过复原不同农业历史时期的场景向观众展示了辉煌而又发达的中华农业文明体系,以及中国传统农业长期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辉煌历史。

       我们想请您随着中国农业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中华农业文明》的展线,在这里重归故里,拜望先人。

  1、传说农业

  走进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序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群雕,群雕中的五位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农耕五祖”,传说中是他们发明了华夏的原始农业:伏羲“教民养六畜,以充牺牲”,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神农氏选出了“五谷”, 发明了木耒、木耜(古代的翻土农具,可看作犁的前身),并教会人们农业生产,使我们的祖先结束了漂泊流徙的状态,过上了定居的生活;黄帝率领他的子民在中华大地繁衍生息,形成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嫘祖传说中是黄帝的元妃,也是养蚕制衣的发明者,被尊为我们先祖女性中的杰出代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妇孺皆知,他带领我们的先民防除水害,并指导他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大家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再看序厅的四周,设计者用壁画的形式讲述了中华农业文明史上一些先贤先哲的伟大贡献和美丽传说。在这些故事中,除了群雕里提到的“农耕五祖”,还有为中国传统农业辉煌历史作出卓越贡献的燧人取火;有巢筑屋;河图洛书;后稷稼播等。

  燧人取火讲的是: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因生吃而经常生病,脑子小、寿命很短。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发现味道很香,于是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方设法把火种保存下来。当时有一个聪明、勇敢的燧人,决心去寻找常年不灭的火种。他从鸟啄燧木发出火花中感悟出了钻木生火的道理。于是,他找来树枝钻磨出熠熠闪烁的火花,这就是燧人取火的传说。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人类食物品种开始越来越丰富,大脑开始变得发达起来,利用自然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从而开始学会使用和制造更多的工具。

  后稷稼播的故事更加传奇。同样是在那个蛮荒时期,邰氏之女姜原在野外出游时,由于不小心踩到了巨人足迹而怀孕,并产下了一个怪胎。这个母亲认为怪胎不祥,曾一度想要抛弃这个孩子,后来又改变主意抱回家重新抚养。这个奇异的小孩名叫后稷,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做游戏时喜欢收集各类野生植物种子,用自己的小手种到地里去。长大成人后,他很快成为种地好手,能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收割各类农作物。以至周围的百姓都依法仿效,后稷也因此被人千古传诵。

  这些传说故事中的远古圣人或许并不真实存在,他们的伟大贡献其实是我国古代无数劳动人民智慧的综合体。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自然斗争,发明了农业,创造劳动工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五祖雕像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嫘祖传说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燧人取火壁画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后稷稼穑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