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南京如何做强会展经济

打印
字号:
2004.03.22

  南京的会展经济方兴未艾,南京国展中心走向市场后的良性运作,更是增添了其发展的后劲。但综观全国,南京的底子还比较薄,与城市固有的地位还不相称。面临着全国各地正在兴起的会展热,南京如何迅速最大做强,最终从竞争中胜出,已变得十分重要。3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2004中国会展年会”,所探讨的一些城市经验和专家建议,对南京很有启迪意义。

  值得政府借鉴的“厦门模式”——不越位但一定要到位

  去年下半年以来,厦门是全国会展业关注的焦点。在南京市政府通过竞拍的方式将南京国展中心交由企业运作后,厦门也将国际会展中心交给了上市公司建发股份运营。

  政府“隐身而退”,在全国其他城市政府不亦乐乎的“参与”热潮中,南京和厦门均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有专家高度评价此举体现政府“不越位”的服务职能。

  但让其他城市和业内专家感到“惊叹”的是,厦门政府对国际会展中心的扶持力度未减反增,促进政策更加到位,同时提出了打造“中国会展名城”的目标。据了解,厦门市政府承诺,在今后10年,每年以列入财政预算的方式补贴给会展中心6000万元。同时,每年由市政府主办的“投洽会”、“台交会”,政府将付给会展中心馆租6000万元。加在一起,每年厦门市政府要付给会展中心1.2亿元,期限10年。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博士认为,在现阶段,政府对会展业的支持还是必须的,尤其是重点展会的总体形象宣传以及基础性、保障性工作的公共支出。必须看到会展业对城市推动的“一比九”的魔方效应,甚至更大的推动作用,但归根结底是先把“一”这个基础做好。厦门市政府在“不越位”与“到位”的关系上处理得很好,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接受南京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将展览馆交给企业运作,不代表政府的使命就已结束,必须做好引导和规范,在政策上继续予以扶持。因为,一个城市会展业的兴旺,是一个城市形象和竞争力的综合体现,许多东西不是单靠一个企业行为就能解决的。

  值得企业借鉴的“成都模式”——多元发展做大会展延伸产业

  南京与成都同为省会城市,而在会展业的发展上,成都却把南京远远抛在后面。成都国际会展中心总裁李涌报出了一组让人羡慕不已的数据:2003年,国际会展中心营业收入达4亿元,利润达到1亿元。

  这么大的营业收入究竟是怎么来的?李涌的思路是“多元发展做大会展延伸产业”。他说,会展的场馆收入其实仅占总收入的10%左右,主要的收入是从会展延伸出的相关产业中获得的。1999年,我们在会展中心旁建了个城市商业副中心,包括超市、影视城、百货公司等;2000年,我们又建了一个会所,挖掘高端消费市场,一年仅会员卡就能卖出8000多万元;2002年,我们又在九寨沟开发“九寨天堂”,发展会展旅游,目前市场反映非常好。下一步,我们将投47亿元再建一个会展中心,将场馆与汽车精品一条街等捆绑开发。

  南京国展中心总经理田明非常看好成都的发展模式,表示南京国展中心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值得城市重视的“专家意见”——错位发展海阔天空

  沈丹阳博士将中国会展城市分为三个层次:国际会展中心、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地区性的会展中心。他认为,南京现处于第二个层次与第三个层次之间。竞争第一个层次并能胜出的仅有北京、上海和广州;竞争最激烈的是第二个层次,有20多个城市可竞争,但最后只会有七八个城市胜出。

  他建议,南京首先要结合国内会展发展趋势和城市的经济实力、城市的影响力,对会展业进行准确的定位。南京有潜力胜任“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的角色。要主动与临近的上海错位发展,“确定城市的会展资源、主攻方向,依托城市的支柱产业,开展差异性营销”。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国展中心已确立了“四条腿”走路的策略:立足北京,每年争取5—10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来宁举办;立足本地市场,进一步办好“重洽会”、“金洽会”、“服装节”、“住博会”、“汽车展”等已有的品牌展;自办一些品牌展览,使其在南京落地生根,如今年准备主办的垃圾处理展、桥梁展、兵器展等;与境外知名的展览企业合作,尽可能地争取来一部分国际性展览。 

文章来源: 南京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