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北京会展收入缘何流失

打印
字号:
2003.03.31

  今年以来,一些原计划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展览纷纷移师上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在北京批展,在外地举办的现象日益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北京会展收入的流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北京展馆是否饱和

  记者查阅了大量资料,相关的调查报告表明北京的会展业空前繁荣。2001年至今,北京共举办展览401个,涉及建筑建材、房地产、汽车、电子通信、农产品和纺织、皮革等行业。北京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九五”期间,平均每天在北京就有一次大中型会议和0.7个展览。一般来说,一次大型会展都会创造上亿元的收益。有关人士分析,到2008年,会展经济对首都经济的贡献将达到180亿元。如果会议场馆再适当扩大,会展经济可望成为首都的支柱产业。

  北京市贸促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展览场馆利用率基本达到饱和。会展业场馆受到面积和日期安排的限制,正常出租率一般保持在50%左右。但据统计表明,目前北京市展览馆的出租率普遍在50%以上,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展览平均规模在1万平方米以上,场馆出租率超过70%以上。农展馆、国际贸易中心出租率也达到60%。北京最大的会议场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使用率不断提高,从1996年的47%达到2000年的84%,会期已经排到2003年,最远安排到2006年。

  但当记者实地采访时却听到了不同的观点。不少展览馆经营管理负责人认为,展馆远未饱和,空余面积很多,就是使用率低。展会有旺季淡季之分,而且有大小年之分。许多展览成为例展后,定期就要举办,所以排到2006年,并不代表只有2006年之后才有租。北京中世航会展研究中心所做的统计,2002年9月至2003年2月,北京主要展览馆的饱和程度为:9月56%;10月约40%;11月40%;12月30%;2003年1月19%。

  中国锻压协会秘书长张金认为,北京的展馆不是饱和不饱和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北京真正适合举办展览用的展馆太少,一般展览分为工业品展和消费品展,各自对展览馆的要求不同。工业品展对展馆设施要求特别高,比如地面承重、馆内照明、空间高度等。以锻造展为例,一些大型机器设备占地面积大,分量重,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一家可使用,别的展馆都有致命的缺陷。

  北京上海各执牛耳

  中国锻压协会近两年举办的一些国际展选择在上海举行,究其原因,从事展览业17年的张金强调,关键是北京的场馆没有改进,服务意识差,从搭台、运输、通关、餐饮等服务方面,场馆一家说了算,处处透着官商作风,特别缺乏竞争机制。而上海最大的变化就是突出服务,展览场馆相互间有竞争,各家都想办法在服务上留住主办商,相继推出“一条龙”服务,在上海办展感到很方便。

  说起上海的会展,杨兆华认为选择上海不仅出于参展商的钟爱和兴趣,还因为上海作为制造业的中心,具有强大的辐射力。纺织行业的基地在上海,在上海办展可以辐射江、浙,这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企业参展。从北京转移的绝大多数是围绕制造业的展览,上海无疑是中国最大的工业、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心,参展商看中的是有没有生意做。当然上海在软件条件上的确比北京进步快,不仅场租比北京低,各项收费更趋于合理。同时,上海城市交通、环境等与会展业相关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吃住行更方便。而北京在国贸、农展馆、国际展览中心一带,经济型旅店少,不少参展商反映在京办展览住宿费用很高。

  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同会展业具有一业带百业的效应。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首都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功能定位,使得北京举办大型国际展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其次北京的优势还有离中央各部委权力中心近,展会是政治、经济、生活的晴雨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参展商看中北京的很大成分也是北京观众群的高层次。

  如何打造北京会展产业

  面向新世纪,北京会展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国际会展城市和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北京市正在加紧制定《北京会展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北京应迫切关注与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加快推进大型国际会展设施建设。北京当前急切需要至少一个面积10万—15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会展中心,全市会展场馆总面积达到35万—40万平方米,形成大中小相协调、综合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场馆布局。目前北京能举办千人以上国际会议的场所只有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友谊宾馆、中科院国际交流中心等,但是超过50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就很难安排。2002年中华医学会投标有5000人参加的国际泌尿外科大会就因为会场面积不足而落选。世界牙医大会一直想到北京举行,但受场馆面积的限制始终未能如愿。北京会展业硬件设施瓶颈制约发展已成为突出问题。

  营造向京津地区辐射的会展产业带。北京中世航会展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侯汉坡认为,北京会展业发展应有所取舍,采取分流业务的策略,建立以北京为核心,向周边辐射的华北会展业经济圈。天津、廊坊都有展览中心,城市功能健全,可以将专业化的小规模展览分散到周边,集中精力提升北京大型精品展览的知名度。上海周边城市已出现市场更加细分的专业展。

  建设北京新的会展中心要注重城市总体功能的相配套。有关专家认为,北京会展业的产业带动作用是1∶5,国际上通行的是1∶9。今后北京在规划上要特别从城市功能的总体上考虑,不在于建设多大规模,而在于对城市的带动作用。应借鉴和吸取国外先进场馆建设经验,按照国际标准的会展空间、硬件设施和配套服务要求进行建设,便之成为城市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