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会展经济前程似锦加快发展管理先行

打印
字号:
2002.10.31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01-05-30

  美国一位市长这样评价会展功能,“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美元"。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会展经济,成了国民经济的推进器和新亮点。盛况空前的展会,已成为众多城市的新景观。展览业这一新兴产业在我国如何健康发展?有些问题必须澄清。 

  展览是桥梁还是陷阱

  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展览被誉为产销的“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展览会是优于专业杂志、直接邮寄、推销员推销、公关、报纸、电话等手段的最有效的营销中间体。在1999年的糖交会上,广东一个饮料厂两天就签订合同额4亿元,由此在成都建立了一个辐射西部和北部的大工厂,可谓名利双收。然而,并非所有的展览都如组织者所说的那样具有吸引力,有的甚至是陷阱。目前,不少企业每天都能收到各种展会的邀请,而且都冠以某某部或厅局主办字样,让人真假难辨。展览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信誉经济,如果砸了牌子,展览经济将会陷入十分被动的困境。因此,加强政府调控,狠抓制度管理,是促进展览经济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 

  发展是快了还是慢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展览经济以平均20%的速度递增,但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处在初级阶段。如德国的汉诺威及慕尼黑、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以及新加坡、香港等都是著名的“展览城”。香港旅协出版的《香港未来会议及展览目录》中,香港的国际会议展览排到了2008年。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展览经济的发展步伐慢了,必须全力加快发展。也有人认为,当前我国展览业发展从自身实际情况看,不是慢了,而是快了。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的展览会太多太滥,亟待整顿。比如服装行业,每年全国性的展览会有上百个,有轻工系统的,有商业系统的,有协会的,由于主题雷同,资源分散,导致有的展会规模日渐减小,一年不如一年。展会的低水平重复,影响了中国展览业的外在形象。因此,展览经济的加快发展,必须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当前应当尽快成立全国性行业协会,制订“游戏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网络。

  场馆建设落后还是超前

  近年来,不少地方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形象工程来建设。近5年来,全国新近建成的展览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展馆就达30余个,并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大连、哈尔滨、武汉、乌鲁木齐、成都等展览业地区中心。但有人认为,我国在展馆建设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规模偏小,供需矛盾突出。全国展览面积超过五万平方米的展馆只有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山东博览中心和福州展览中心三家。上海90年代以来先后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农展中心、光大会展中心等新馆,但展览面积都在两三万平方米,而且布局分散,加上原有的上海展览中心,全市的展览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下世纪初,我国展览业将步入成熟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达到16万平方米的规模,展馆面积不足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但也有人认为,展览场馆建设,只是结构上的落后,不是总量上的落后,从总量上看是超前了。目前我国其他一些城区,如深圳、沈阳、重庆、哈尔滨、上海、西安、东莞等地也在纷纷筹建大型会展中心,一些地方的会展中心设计规模甚至要比大连星海会展中心大上好几倍。业内专家指出,基于展览业的发展规律,各地盲目上马大型展览中心显然超越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有悖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展览业亟须统筹规划和管理。 

  效益是高了还是低了

  有人认为,展览业投资较大,回报时间长,效益不一定高。其实,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权威资料表明,国际展览业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利润率超过25%,具有一比十的带动效益。美国《贸易展览》周刊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一年举办的200多个商业展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同时,展览经济带来的社会效益相当可观。云南昆明召开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在神州大地上引起了震撼。因此,展览经济的效益如何,应从长远看、从全面看、从内在联系看,切不可一叶障目。权威人士指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展览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走向成熟,而在我国,展览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极大,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展览业在21世纪的中国将驶入快车道,其对外开放的窗口功能、信息交流与技术合作的桥梁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倍增效应将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