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苗族赶秋
2017.11.16
/

  苗族赶秋,苗语“交秋”,汉语又叫“苗族赶秋节”。原由村寨轮流举办,现多由乡镇或者县区举办,秋场设在“立秋”这天的墟场点。这天,附近的各乡各镇、各村各寨、各家各户的苗族人民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卸下肩上的担,穿着华丽、鲜艳的苗族服装,女孩子则头胸佩戴着各种银饰,数万余众前前后后、来来往往游行于秋场。

  东道主则摆设好秋门、八人秋、祭祖场、民间体育竞技场、民俗文艺演出场等,以及准备好拦门酒、杀猪宰牛,迎接各村寨的苗歌、苗鼓、民间体育竞技、法师、玩龙舞狮、民间传统舞蹈等队伍,以及作客的大舅爷、二舅爷。散场后,苗族青年男女三三两两赶“边边场”,聚集在山坡上对情歌、找情郎、约会交往,趣味丛生,妙乐无穷。

  苗族赶秋内容涵盖面很广,主要有拦门、接龙、打八人秋、苗鼓、苗族绝技、绺巾司刀舞、上刀梯、椎牛、边边场等。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演绎,苗族一些传统文体活动,如武术、玩龙、舞狮、演出、展览和苗族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等又融入其间,形成了“喜满秋场、情满秋场”的宏规巨模,唯“赶秋场”,最有苗族特色,极富苗族人民的节日文化内涵。

  花垣县属于国家授牌公布的“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的保护范围。苗族赶秋在花垣县的排碧乡的板栗村、岩罗村,董马库乡的董马库村、卧大召村、丙池村,吉卫镇的腊乙村,花垣镇的洞溪坪村,以及排料乡、雅酉镇、民乐镇、长乐乡等地较为活跃。2014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进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