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应尽快建设中国特色会展学科体系

打印
字号:
2003.03.06

  经济全球化时代,主导经济发展的是多元文化价值观。朱镕基总理在一次华商大会上曾经说过,目前我国最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人才。具体到我们的会展业,目前最缺的也是会展经济时代的管理人才。因而,业界人士指出———

  我国会展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会展人力资源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包括港澳在内的国际国内各类短期培训活动达到12次,参加培训人数超过1500人,80%以上为管理类培训活动,同时有大约20余所大专院校开始开设会展管理专业或者专业方向,自2000年以来,短短3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市场。概括起来为职业培训人才市场和专业教育人才2大市场;学位教育、职业资格、职称培训3个层次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港澳、中西部5个地区,一个全国性会展教育培训体系框架基本构成。

  犹如中国会展市场主题雷同的展览会本身一样,如此之多的培训和教育项目令企业难以判别优劣,使学习者无所适从。表象的“繁荣”之中隐含着许多关系中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未来发展的根本问题。

  从近3年来具体反映在各类教育培训活动中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编订”、“证书发放 ”、“主办单位”、“举办地点”、 “培训效果评估”、“就业效果评估”等8大问题来看,就是说由“Who” 来为“ Who”和“How”进行会展教育培训的问题,实质上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中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中会展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矛盾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会展业目前仍然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全国性会展人才资源建设总规划;无全国性会展人才资源建设实施的系统;无我国自己的会展科学理论和会展管理学科体系。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的会展学科体系应是当务之急。   

  第一、应出台会展人力资源建设总体规划。   

  未来的中国会展培训市场和教育市场前景美好。我们建议由现在积极从事会展培训和教育的部门和机构,如由中国贸易促进会和中国展览馆协会牵头,将中国贸促会、中国展览馆协会、各主要的设置会展专业和专业方向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优势整合起来,组成“中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研究课题组,与相关部门共同进行中国会展人力 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市场调研。   

  第二、应构建中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实施体系。   

  一个科学的规划需要一个实施的组织机构和一个队伍来完成。   

  严格来讲教育和培训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我们的观点是把“会展专业人才教育”和“会展职业人才培训 ”区别开来,形成相互支持的两个并行系统为中国会展人力资源建设总体目标服务。

  第三、建设中国特色的会展科学理论和会展管理学科体系。   

  在普通高等院校设立会展管理专业,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将中国会展专业人才教育纳入中国的国家教育系统,形成一个全国性的规范化会展专业人才教育机制。将会展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赋予我国各类高等院校,以其坚实的教育基础和丰富的师资资源,以期形成我国会展人才良性培养结构,培养出大批接受过会展教育的人才。根据我们对20 02 年设置会展专业或者专业方向的各高等院校调查所知,目前已有20余所大专院校开设管理类和设计类会展专业课程,预计在1至5年内将毕业生输入会展人才市场,这不仅能够缓释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尖锐的供需矛盾,达到调节会展人才供求平衡,而且可以利用会展业极强的产业关联性,促进会展行业链和产业链的发达,从而壮大会展业。

  同时,相伴以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可以以未来的全国性会展协会的教育专业委员会统筹规划,在人事部和工商局支持下以及在各地行业协会配合下完成。与国家工商局和人事部联合,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会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实施会展职业上岗资格认证证书制度,形成各个级别和层次的会展管理和会展技术人才评估机制和专业人员聘用体系。

  一个行业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持,是幼稚和脆弱的。我们国家需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学科理论体系。目前在国内有重庆海纳会展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会展研究机构倡导会展科学理论,积极探索会展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理论问题,致力于从行业实践中总结并集合中外各方力量完成我国会展科学理论研究,假如能够与各方面联合起来并获得政府的更 多支持,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课程设置、师资、教材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的会展专业化人才培养理论思想和具有中国和中国特色的会展管理学科体系将在我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