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汉诺威大展规模变小 复苏希望寄托亚洲市场

打印
字号:
2003.03.20

  3月12日,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科技博览会汉诺威信息技术及通信展览会(CeBIT)开幕。施罗德总理在按下开幕式按钮时,乐观地宣布全球IT业将拨云见日,但汉诺威的阳光终究敌不过伊拉克战争的阴云,德国展览公司不得不继续面对着参展商流失的局面。

  “科技进步能帮助企业省钱”

  “科技进步能帮助企业省钱”,从今年大展的主题中多少能够感受到展览组织者对IT业萧条的无奈。虽然开幕式上依旧人头攒动,来自全世界的参观者都希望从每年一度的汉诺威大展上看到信息技术的未来走向,但记者连续参加了三届汉诺威大展,切实地感受到展会正在逐年走向萧条。统计数字可能更说明问题:今年有6526家厂商报名参展,厂商数量比去年减少了750多家。展会主办方不无遗憾地表示,有些去年前来参展的企业已经倒闭,还有一些为了削减开支而不得不放弃参展。展会的参观人数预计也将继续下滑,从2001年创纪录的高峰值85万人降至60万人。

  正如展会的主题,今年的重点是能够在萧条时期帮助企业省钱的技术与产品,比如更安全可靠的防病毒措施、能降低成本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芯片业的两大巨头英特尔公司和AMD公司分别推出了支持无线上网的芯片,应用这种芯片的笔记本电脑能够更加省电,并且随着网络配套设施的成熟,今后人们可以使用这种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无线上网。参展商介绍,“这为所有人在家工作提供了可能,而公司也可以大大节约办公成本”。虽然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UMTS即将实施,但在此次展会上各移动通信商并未表现出推广3G手机的热情,这或许又为3G的未来泼了一盆冷水。

  德国展览业面临考验

  德国是博览业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博览会举办地。今年德国将举办144个国际博览会,预计观众将高达930万人。展会经济给德国带来的收益每年都在200亿欧元以上,保障了近23万人的就业。但博览会是市场的镜子,正如此次汉诺威大展所体现的,由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德国展览业也在承受考验。

  从今年年初德国举办的几次大型展览就已看出端倪。1月18日到26日,全球最大的水上运动器材展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行,参展厂商无不使出浑身解数,希望创造好的销售成绩,但参展商们还是感觉展会气氛冷清。一位参展商说,海湾局势的不明朗导致油价和燃料费大涨,这不利于游艇等休闲船只的推广,面对经济的低迷,消费者在休闲消费方面的支出也在减少。当问到成交金额的萎缩是否会打击厂商参展热情时,参展商毫不迟疑地回答:“这是肯定的。”3月7日在柏林开幕的国际旅游博览会也是如此,该博览会创办于1966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旅游博览会。从去年开始,旅游市场受恐怖事件影响大为萎缩,许多大型旅游公司索性取消了参展计划,博览会的意义一下子失去大半,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正在为能否保住以往的地位而苦苦挣扎。

  到亚洲寻找商机

  尽管今年汉诺威大展参展厂商数量下降了一成多,但来自亚洲的参展商却显著增加。中国台湾地区以655家参展商、19236平方米展台面积的规模居69个参展国家和地区榜首,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参展商则从去年的63家跃升到114家。德国展览业将发展的希望寄托在亚洲市场,汉诺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汉诺威大展近年来也在世界重要经济地区举办地区性行业展会,如在上海举办的亚洲信息技术博览会就是其中特别成功的例子。把展览会办到上海,既可以从经济快速增长的中国受益,也能够争取中国乃至全亚洲的厂商和观众前来德国参会。

  据统计,德国各展会公司去年营业总额的20%为国外经营所得。德国经济联合会展览业的主要负责人克拉瑟说,“德国各展会公司加强在国外的投入是近年来的趋势,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克拉瑟透露,德国各展会公司今年在国外的营业额已达到5亿欧元,“这样,我们就可以减少对德国国内经济状况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