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Menu

会展经济“活”长沙

打印
字号:
2003.02.21
结识了朋友,做成了生意,学到了经验,引进了企业

  随着全国煤炭订货会及金鹰电视艺术节在长沙的成功举行,人们再次看到了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焕发出崭新活力。从出租车司机、农产品小贩到商场、宾馆、步行街上的如织行人,一种历久弥新的商业城市的浓郁气息正在长沙城悄然升腾。
  长沙市政府主管副市长向力力告诉记者:“未来一段时间里,发展会展经济将是长沙市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
  的确,短短几年,会展经济在长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各种名目的展销会、洽谈会、交易会,到一年一度的农博会及在长沙两度举行的全国性糖酒会,会展经济给长沙带来的不仅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整个城市的向前发展。
  长沙的会展经济是在1999年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会展经济涉及交通、旅游、广告、建筑装饰、边检、海关及餐饮、通信、商业等诸多部门,不仅可以带动、培育新兴产业群,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测算,长沙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约为1∶8,即展览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8。
  首届农博会举办时,红星市场还形单影只;只过了几年时间,在红星市场的周边矗立起了5个专业市场,周边开办了几十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及更多的小型加工作坊,这一片地区也迅速由农村转化为城市。农博会的主办单位财务状况也由首届的亏损到现在的持平或略有盈利。会展日益迸发出活力、魅力。
  会展经济不断发展还给长沙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各种为会展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为一批人找到了就业岗位。新建的农博中心总面积为4.2万平方米,如果按国际通行的算法,即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就可以创造90个就业机会的比例来算,至少给长沙带来了3000多个就业机会。
  结识了朋友,做成了生意,学到了经验,引进了企业,是长沙市党政领导对会展形成的共识。要想把会展业作成一个城市的经济兴奋点,首先必须由政府指导,企业运作,这是长沙市在发展会展经济中逐步培育成熟的一个认识。向力力表示,政府要逐步停止直接参与展览的错位、越位行为,转而制定相关的产业发展政策,监督展览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创造良好的配套环境。近两年在长沙举办的小型展会已逐步实现了企业运作的目标,近两届农博会也因会展公司的参与,使政府参与的痕迹被市场化运做冲淡了许多。